一、生产安全事故总体情况
1-6月,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7起、死亡14人,同比增加3起、1人,分别上升21.4%和7.7%。其中,较大事故1起、死亡3人,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。
二、各行业领域事故情况
(一)交通运输业(道路运输)发生事故9起、死亡5人,分别占全市事故总数与死亡人数的52.9%和35.7%,同比增加4起、1人,分别上升80%和25%。
(二)建筑业发生事故6起、死亡8人,分别占全市事故总数与死亡人数的35.3%和57.1%,同比增加1起、4人,分别上升20%和100%。
(三)采矿业发生事故2起、死亡1人,分别占全市事故总数与死亡人数的11.8%和7.1%,同比增加2起、1人,去年同期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。其中:金属非金属矿山1起、1人;煤矿1起、0人。
(四)危险化学品、烟花爆竹、铁路运输、水上运输、渔业船舶等行业未接报事故信息。
三、各县(区)事故情况
西秀区: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、死亡3人,分别占全市事故总数与死亡人数的23.5%和21.4%,同比减少1起、1人,分别下降20%和25%。其中:建筑业1起、3人;道路运输3起、0人。
平坝区: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、死亡1人,分别占全市事故总数与死亡人数的11.8%和7.1%,同比事故起数持平,减少2人、下降66.7%。其中:道路运输1起、1人;煤矿1起、0人。
普定县: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、死亡3人,分别占全市事故总数与死亡人数的23.5%和21.4%,同比增加3起、上升300%,死亡人数增加3人、去年同期无人员死亡。其中:建筑业2起、2人;金属非金属矿山1起、1人;道路运输1起、0人。
镇宁县: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(建筑业)2起、死亡2人,分别占全市事故总数与死亡人数的11.8%和14.3%,同比增加1起、1人,分别均上升100%。
关岭县: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(道路运输)3起、死亡3人,分别占全市事故总数与死亡人数的17.6%和21.4%,同比减少1起、1人,分别均下降25%。
经开区: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、死亡2人,分别占全市事故总数与死亡人数的11.8%和14.3%,同比增加2起、2人,去年同期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。其中:建筑业1起、1人;道路运输1起、1人。
紫云县、黄果树未接报事故信息。
四、较大事故情况
2025年3月4日,西秀区宁谷镇村民在请泵车硬化坟墓周边区域过程中,发生一起建筑施工物体打击事故,造成3人死亡。
五、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及下步工作措施
(一)从全市1-6月生产安全事故数据分析,有以下特点:
——从事故起数看。一是生产安全事故起数、死亡人数同比上升明显,且所发生事故的行业领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,安全生产形势严峻。二是建筑行业领域事故频发,截至目前,建筑业发生事故造成8人死亡,占全市事故死亡人数的57.1%,每起事故背后,都是安全管理的疏漏与侥幸心理的代价,事故防控任重道远。
——从县(区)来看。普定县、镇宁县和经开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“双上升”趋势,平坝区出现了“一平一降”,西秀区和关岭县实现了“双降”,紫云县和黄果树未接报事故信息。
——从行业领域看。除道路运输、建筑业和矿山外,铁路运输、水上运输、化工、烟花爆竹、渔业船舶等领域均保持了较好的平稳运行态势。
(二)下步工作措施
一是切实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。上半年,道路运输和建筑施工两大行业领域事故起数、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市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的88.2%和92.9%,是事故防控的重中之重。道路运输要加大对桥梁、隧道、急弯陡坡、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和在建公路工程巡视巡查,及时处置各类问题隐患,同时加强对国省干线、农村公路交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。建筑施工要严格落实汛期施工安全隐患排查,加强对沟谷、低洼地带的项目部、员工宿舍(工棚)以及深基坑、挡土墙、沟槽、边坡、渣场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,严防强降雨、山洪、泥石流、边坡垮塌等引发生产安全事故;强化装修装饰、维修作业、拆除作业等安全管理,严格落实高处作业防护措施,严厉打击无资质的临时工承揽相应工程、开展危险作业。
二是切实加强旅游安全管理。当前正值旅游旺季,有关部门要加强 A级旅游景区等热门景点安全管理,严格落实“限量、预约、错峰”要求,开展景区游客流量管理动态监测,及时进行安全提示和人流疏导,做到精准服务和智能监管。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和重点路段流量,提早研判对道路交通的影响,做到早发现、早预警、早处置。全面加强旅游客运管理工作,加强源头治理,严格事中事后监管执法,严厉打击非法营运、超速超限超载等行为。全面排查易受暴雨山洪影响的旅游景区、文物保护单位等场所安全隐患,加强自然灾害易发区的基础设施防护工作,及时排除塌方、落石、道路损毁等安全隐患。
三是切实加强应急值守和预警响应。当前正值主汛期,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切实做好汛期事故防范工作。要严格落实灾害预警叫应和跟踪反馈机制,切实强化预警响应、处置、反馈工作闭环;要加强重点区域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,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,加强隐患治理,落实防范措施;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,做到在岗尽责,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;要加强天气、水位监测,及时发布预警提示信息;要加强应急联动,督促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等各类救援力量进入临战状态,重点部位靠前驻防,全面落实预案、队伍、装备、物资保障,确保及时响应、高效。